女强人董明珠居然被坑了!近期,格力旗下的格力钛新能源的股权被实施了冻结。这一消息对于长期处于亏损境地的格力钛来说,无疑是在其本就艰难的困境之上又叠加了一重沉重的压力,让其所处的境况变得更为艰难困苦。
被冻结的股权金额达到了 18.06 亿元,并且这部分股权包含了格力钛的全部股权。
在这种情况出现之后,格力钛快速采取了澄清措施,明确指出这是该公司先前的实际控制人魏银仓独自进行的行为。早在 2015 年,他就偷偷地窃取了公司的公章,并利用该公章实施了违规的担保行为,正是这一行为导致了此次的冻结事件。
然而,此事件并未对格力钛产生任何影响。作为格力钛的核心掌权者,董明珠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在同一个人身上接连两次遭遇挫折。
想当初,她全然不顾众人的反对,坚决地决定收购银隆,仅仅是为了能够实现心中那炽热的造车梦想。然而,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她在这条道路上的前行并非一路平坦。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那些一直遭到她持续批评的雷军,在造车的进程中却很难找到能够与之较量的对手。
银隆新能源主要把精力集中在电池、电机以及新能源整车的研发方面,同时还涵盖了生产与销售等一系列环节。魏银仓是这家企业的创立者,在 2021 年,董明珠对其实施了收购行动,并将其重新命名为格力钛。
经商之法,本就不是那般一帆风顺、诸事如意。于董明珠来说,最为重大的失败情况,当属与魏银仓进行合作这件事,其缘由在于,这并非是她第一次遭遇魏银仓的欺骗。
2018年,魏银仓就用见不得光的手段,谋害公司财产超10亿元,既然是非法获利,又怎么会坐等东窗事发,所以事情爆出来时,他早已潜逃出国。
与魏银仓展开合作或许已经让董明珠追悔不已,然而更让她感到困扰和头疼的,是格力钛目前所处的混乱状况。事实上,在 2016 年,银隆的新能源客车当年就卖出了 6200 辆,位居第三名。此数字一经对外披露,让诸多新能源车企都产生了嫉妒之情。
然而,到如今,8 年的时间已经悄然流逝,在各类排行榜当中,早已无法找到它的身影。根据权威机构的推测,如今它的市场占有比例已经不到 3%。
从其财务报表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出:2021 年,产生了 4.17 亿元的净亏损。进入到第二年,形势愈发严峻,净亏损居然达到了 19.05 亿元。
2024 年,亏损的态势依旧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仅仅在上半年期间,就已经出现了高达 19.05 亿元的亏损额度。而在这样的时刻,公司所承担的总负债竟然达到了 247.86 亿元之巨。从这些数据能够瞧出,格力钛在近些年来的发展情形并不能算作理想。
其实,当初收购银隆时,董明珠并不是头脑一热做的决定,她有自己的考量。首先是造车,其次就是帮格力打开销路。如果能够把格力的各类业务与新能源汽车进行融合,让格力可以延伸到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电机以及压缩机等范畴当中,那难道不是可以达成一举两得的成效吗?
自身进行生产并且自行展开销售,刚一听的话,的确看上去相当不错。然而,在实际去执行的过程里,却遭遇到了极为巨大的困难。
这主要是由于格力钛的发展态势与预先设定的目标相去甚远。如今格力钛的亏损状况持续恶化,即便依托着格力这一强大的支撑,然而倘若无法快速找到能够遏制亏损的办法,那么格力必然会遭受其带来的负面效应而被牵连。
在开展收购的那个时候,董明对于格力钛的发展前景满怀信心,坚信自己能够稳操胜券。她甚至做出了预估,觉得在国内的大巴市场当中,将会有一半的份额属于钛酸锂。如今看来,格力钛不但没有为格力增添荣耀,反而一直在持续损耗格力。
董明珠针对银隆的收购事宜,要追溯到 2016 年这一时期。当时的银隆正充满活力、斗志昂扬,董明珠察觉到公司的发展形势极为良好,她打算以 130 亿元的资金将其纳入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不过,她所施行的这种极端举动,并没有得到股东们的赞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量股东因为担忧会给自身利益带来影响,所以坚决地对她的提议进行了反对。难道董明珠能那么轻易就选择放弃吗?她对银隆可是有着强烈的志在必得的决心呀。
随后,她成功地将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以及地产界的大佬王健林等人士吸引参与其中,同时她自身也注入了 10 亿元资金。历经一番拼搏与努力,最终顺利凑齐了 30 亿的资金,借此得以获取银隆 22.388%的股权。
然而,对她来说,这些远远无法满足其需求,她期盼着能够掌控整个银隆新能源的全部话语权。在第二年之后,她不断加大投资的力度,连续两次实施了对银隆股份的购入行为,借此成为了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从局部的外观来看,唯有深入到内部,才能够窥探到整体的模样。加入之后,董明珠发觉,银隆正面临着两个极为严峻的情形。其一在于管理层利用公司的漏洞大肆谋取钱财;
其二则是其债务危机呈现出极为严重的态势。尽管前方的道路布满波折,然而对于董明珠来讲,艰难常常与机遇如影随形,正因为这样,她果断地决定顶着逆风奋力向前迈进。2021 年,她再次购进银隆 30.47%的股份,在此之后,格力便成为了银隆的首要控股方。
董明珠始终对自己的眼光满怀信心,即便魏银仓给她设置了诸多困境,她依旧坚信格力钛是一家优秀的企业。收购后,格力钛一直在走下坡路,还需要格力这个后盾不停给它输血,但董明珠依然坚信格力钛会逆风翻盘。
2023 年,她作出了公开的态度表明,坚信格力钛必然有具备实现独立的能力,能够依托自身的力量去维持生活,养活自身。
不过呢,希望大家能够给格力钛多留出一些时间呀,毕竟填补漏洞并非是在短期内就能够完成的事情呢,或许到了明年情况就会变得更好,她始终坚信曙光就在不远的地方呢。
时至今日,已然过去两年之久,格力钛的发展态势依旧远远未能达到预期的水平。令人感到疑惑的是,这个“坑”究竟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被填补完毕,并且那位被称作“铁娘子”的人物是否依旧如同最初那般满怀坚定的信心呢?
不得不承认,格力钛确实给董明珠带来了不少麻烦。不过,仅仅从空调领域起步的格力,确实有必要去开拓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家电领域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
拥有敏锐感知力的董明珠深刻地意识到,要是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里持续存活下来,绝对不能单单依靠单一的产品,基于这一点,她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着手进行布局规划了。在 2015 年这一特定时间点上,她正式推出了她的首台格力手机,该手机的售价被确定为 1600 元。
从手机这一领域来看,她此前早已进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筹备。她更是底气十足地宣称:“我将投身于手机行业,超越小米对我而言是小菜一碟,随时都能够达成。”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她所讲出的这些饱含豪情壮志的话语最终没能成为现实。
格力手机因为配置低,价格也不便宜,销量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所以还没被消费者知道,就潦草收场了。提及此处,就不得不说起她和雷军之间的那些爱恨情仇以及纷繁复杂之事。在 2013 年的时候,这两人曾经立下了“10 亿的赌约”。
尽管董明珠在竞争里取得了胜利,不过,这两位之间的恩怨并没有因为赌约的结束而消失。去年,她在一档访谈节目中宣称,小米空调存在侵权状况,接着获得了 50 万元的赔偿。但随后,小米的相关负责人对她的这一说法进行了否定。
她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对小米展开抨击,然而,她所抛出的那些负面言论并未起到任何作用,小米在消费者的心中依旧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如今,家电行业内卷严重,各个厂家卷价格、卷质量。高性能与高性价比相互结合,才会成为消费者的首要考量因素。所以,尽管格力的质量值得信赖,但是其价格偏高,这便成为了一个较为突出的不足之处。
接下来,对于格力来说,要是想在市场里持续且稳固地维持领先的地位,依然还有严峻的挑战在前方等着它呢。
如今,71 岁的董明珠依然在为她的事业不懈地拼搏努力。在她前进的路途当中,她多次踊跃地进行创新方面的尝试,然而似乎并没有开拓出完全属于她自己的全新发展道路。
如今又将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造车之中,然而其前景却并非十分乐观,着实让人不知她接下来究竟是会继续坚定不移地前行,以实现心中那造车的梦想呢,还是会选择放弃。还是选择断臂求生,保存实力,我们拭目以待。#图文打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