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昨天文章提到,见战场形势不利,曾一度产生退保范阳的想法。但潼关之战却使当时形势发生了根本逆转,进而把安禄山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1、潼关之战
当时,人们认为是杨国忠专横跋扈才招致天下大乱,因此都切齿痛恨他。加上安禄山是以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反叛的,故一些人上疏提出诛杀杨国忠,使他十分害怕。这时正好有人报告说,崔乾祐在陕城的军队不满4000人,且都是一些疲惫之师。于是杨国忠乃请玄宗诏命尽快出击,以收复陕城和洛阳。

哥舒翰上奏说:“安禄山久习用兵,今始为逆,岂有无备。是必羸师以诱我,若往,正堕其计中。且贼远来,利在速战;官军据险以扼之,利在坚守。况贼残虐失众,兵势日蹙、将有内变,因而乘之,可不战擒也。要在成功,何必务速?今诸道征兵,尚多未集,请且待之。”
郭子仪、李光弼也上书说:“请让我们带兵向北攻取范阳,倾覆叛军的巢穴,将叛贼党羽的妻子儿女作为人质扣押起来,招降叛贼,他们内部一定崩溃。潼关大军,惟应固守以避之,不可轻出。”
杨国忠怀疑哥舒翰要谋害自己,就向玄宗报告,说叛军没有防备,而哥舒翰逗留不进,将失去机会。玄宗认为杨国忠的意见对,就接连不断地派中使催促哥舒翰出兵。哥舒翰不得已,抚胸恸哭,于六月初四日率军出关。六月初七日,唐军在灵宝县一处叫西原的地方与崔乾祐叛军相遇。
这时崔乾祐已占据险要地形,南靠高山,北临黄河,在70里长的一段狭窄道路上预设伏兵。初八日,哥舒翰与田良丘浮舟黄河中流,观察敌军部署。见敌军少,才督促各军前进。王思礼率5万精兵居于前,庞忠等率10万士卒随其后。哥舒翰自率3万兵登临黄河北岸的土山瞭望,擂鼓助威。开始,崔乾祐出动的士兵不过万人,十人一伙,五人一群,有疏有密,有进有退,官军看了都觉得好笑,没有想到崔乾祐却把精兵埋伏在这些散兵后面。两军交战,叛军偃旗息鼓,好像要逃走的样子,官军懈不为备,继续前进,结果全部进入叛军的伏击圈。
叛军的伏兵出击,从高处抛下滚木礌石,砸死砸伤许多官军。因道路狭窄,士兵有如被捆缚起来一般,长枪长槊发挥不了作用。哥舒翰用马拉着毡车去冲击叛军,崔乾祐却用几十辆草车堵在毡车前面。
时过中午,东风暴急,叛军放火焚烧草车,火仗风势,将毡车引燃,一时间浓烟弥漫,烈火熊熊,官军被呛得睁不开眼晴,便胡乱地向烟雾中放箭,自相残杀起来,直到傍晚,箭用没了,才知没有贼兵。

崔乾祐派同罗的精锐骑兵,从南山绕到官军背后进行袭击,官军首尾惊乱不知如何御敌,于是大败,溃散逃走。或弃甲窜匿山谷,或相挤落入黄河,哭喊之声,震动山河。叛军乘胜追击,官军争相奔命。后军见前军溃败,也都自动溃逃。黄河北岸的部队看到这种情况,也向后溃退,转眼之间两岸都跑空了。
哥舒翰独与麾下百余骑,从首阳山向西渡河入关。先前为防止叛军进攻,哥舒翰命部队在潼关外挖了三道堑壕,都是二丈宽,一丈深。自灵宝败还者,人马纷纷落入壕内,须臾而满,余众践踏而过,士卒得入关者才8000余人。
初九日,崔乾祐攻克潼关。
哥舒翰退至关西驿站,张贴布告收集失散的士兵,打算收复潼关。这时其部将火拔归仁等带领100多名骑兵包围了驿站,对哥舒翰说:“叛军到了,请你上马。”哥舒瀚上马刚出驿站,火拔归仁逼迫哥舒翰说:“公以20万众,一战而全军覆没,有何面目复见天子?且公不见高仙芝、封常清的下场吗?请公东行!”
哥舒翰不同意,火拔归仁便用绳索把他的双脚绑缚在马肚子上,把其他不服从的将领也都捆起来,押着向东走。正好叛军将领田乾真来到,火拔归仁便投降了叛军,哥舒翰等被押送到洛阳。
2、西逃的开始
潼关既陷,河东(今山西永济)、华阴、冯诩(今陕西大荔)、上洛(今陕西商县)等郡防御使皆弃军走,所在守兵也都逃散。初九日这天,哥舒翰的部下逃还长安告急,玄宗即遣剑南将军李福德等率监牧兵3000人赴潼关。到了晚上,没有看见平安火,玄宗开始害怕。
初十日召宰相商量办法。杨国忠因自己兼剑南节度使,听到安禄山叛变,马上命令内使崔园暗中作准备,想在危急时投奔那里。到这时,杨国忠首先提出皇帝到蜀地的主意,玄宗同意。十一日,杨国忠在朝堂召集百官,惊慌流泪,向大家询问计策。百官皆唯唯不置可否。

杨国忠说:“人们告发安禄山谋反已经十年了,但皇帝不相信,今天的事情,不是宰相的过错。”等到朝罢,士民惊扰,奔走不知所之,偌大的长安城顿时萧条起来。杨国忠让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入宫,催促玄宗尽快到蜀地去。十二日,百官上朝的不到十分之一二。玄宗登上勤政楼,颁下诏令,说要御驾亲征,听的人都不相信。当天晚上即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备六军,赏给将士们许多钱帛,挑选马厩中900多匹好马,外面的人都不知道。
十三日黎明,玄宗即与杨贵妃姊妹、皇子、妃嫔、公主、皇孙、宰相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的宦官、宫人等,出了延秋门,向西而行。凡是在外边的妃嫔、公主、皇孙,都抛下了。
玄宗经过左藏金库时,杨国忠请求烧掉它,玄宗忧郁地说:“叛军来了得不到财物,一定要搜刮百姓、不如留给他们,不要使百姓更痛苦了。”
是日晨,百官临朝者,至宫门犹闻漏声,仪仗队侍立庄严。等到打开宫门,里面的宫人蜂拥而出,宫廷内外,一片混乱,谁也不知皇帝跑到哪儿去了。于是王公士民,四向奔逃,窜入山谷;小民入宫,掠取财宝,乘驴上殿,焚烧大库。留守崔光远、将军边令诚率人救火,又召募人代理府县长官,分别守卫,杀死十多人,才稍微安定下来。
崔光远派他的儿子前往东京,与安禄山联系投降事宜,边令诚也把禁宫的钥匙献给安禄山。
玄宗已过渭水便桥,派宦官王洛卿前行,告诉郡县准备饭食。到了咸阳望贤宫,王洛卿与县令都逃走了,又派中使征召吏民,没有响应的。时至中午,玄宗一行尚未吃饭,杨国忠自购胡饼献给玄宗,于是百姓争献粗米豆饭,皇孙们争着用手抓吃,一会儿就吃光了,还没能吃饱。
玄宗付饭钱,并慰劳百姓,众人都哭了,玄宗也掩面哭泣。这时有一位叫郭从谨的老人对玄宗说:
“禄山包藏祸心,固非一日,亦有诣阙告其谋者,陛下往往诛之,使得逞其奸逆,致陛下播越。是以先王务延访忠良,以广聪明,盖为此也。臣犹记宋璟为相,数进直言,天下赖以安平。自顷以来,在廷之臣,以言为讳,惟阿谀取容,是以阙门之外,陛下皆不得而知。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久矣,但九重严遽,区区之心,无路上达。事不至此,臣何由得睹陛下之面而诉之乎?”
玄宗说:“此联之不明,悔无所及。”

玄宗继续西走,随行的人大多逃走了,就连内侍监袁思艺也溜了。玄宗至金城(今陕西兴平县),县令及士民皆不知去向。是夜宿于驿中,无灯,人们只好横竖相枕而卧,高贵和低贱的人无法再分辨了。适逢王思礼从潼关来到,才知道哥舒翰被俘。于是玄宗任命王思礼为河西、陇右节度使,令他即刻赴镇,收拾散卒,以俟再举。
3、马嵬驿兵变
六月十四日,玄宗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二十五里之马嵬镇)。将士们饥饿疲劳,都很愤怒。陈玄礼认为祸患是由杨国忠引起的,想诛杀他,通过东宫宦官李辅国报告太子李亨,李亨没有立即表态。恰巧吐蕃使者20多人拦住了杨国忠的马,说他们没有食物吃,杨国忠没来得及答话,军士们大叫:“杨国忠与胡虏谋反。”话音刚落,就有人用箭射他。
杨国忠见大事不好,便逃到西门内,军士们追杀了他,切割他的尸体,用枪挑着他的头挂在驿门外,并杀死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及韩国夫人、秦国夫人。
御史大夫魏方进说:“你们怎敢杀宰相?”众又杀之。军士包围了驿站,玄宗听到吵闹声,询问外边有什么事,左右说杨国忠谋反。玄宗拄着拐杖,穿着便鞋,走出驿站门、慰劳军士,命他们归队。军士们不听。
玄宗让高力士问话,陈玄礼回答说:“国忠谋反,贵妃不应再侍奉皇帝,希望陛下割舍恩爱,依法惩处。”
玄宗说:“朕当自处之。”
玄宗入门,倚杖倾首而立,过了一会儿,京兆司录韦谔上前说:“今众怒难犯,安危在顷刻之间,希望陛下赶快决定。”
并叩头流血。玄宗说:“贵妃一直住在深宫,怎能知道杨国忠的反叛阴谋。”
高力士说:“杨贵妃实在无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而杨贵妃又在陛下身边,怎敢放心!希望陛下仔细考虑,将士安定,陛下就安定了。”

玄宗遂命高力士把杨贵妃领到佛堂,用绸带勒死了她,然后用车载着她的尸体放在驿站的庭院里,召陈玄礼等人进去验看。陈玄礼解下铠甲,叩头请罪,玄宗慰劳他们,并命传告其他军士。陈玄礼等人高呼万岁,于是整顿队伍,准备西行。其后,国忠妻裴氏与幼子,及虢国夫人、夫人的儿子裴徽都逃走了,到了陈仓,县令薛景仙率兵追捕,并杀死了他们。
六月十五日,玄宗将要从马嵬出发,将士皆曰:“杨国忠谋反,他的亲信将吏皆在蜀,不可往。”或请走河陇,或请走灵武,或请走太原,或请还长安。玄宗意在入蜀,但又怕违反众人的意见,竟不言所向。
韦谔说:“还京当有御贼之备,今兵少未宜东向,不如且至扶风(今陕西凤翔县),徐图去就。”
玄宗征求众人的意见,大家都赞成,遂决定去扶风。将要出发时,一些父老百姓拦住道路,请玄宗留下,说:“宫廷是陛下的家,陵寝是陛下的祖坟,现在陛下抛弃了它们,想到什么地方去?”
玄宗命太子李亨在后面安抚父老。
父老们说:“皇帝既然不肯留下,我们愿意率子弟从殿下东破贼兵,收复长安。如果殿下与皇帝都到蜀地去,谁做中原百姓的君主呢?”
不一会儿,聚集了几千名百姓。太子欲告诉玄宗,请玄宗做决定。建宁王李倓与李辅国执缰谏曰:“逆胡犯阙,四海分崩。不因人情,何以兴复?今殿下从至尊入蜀,若贼兵烧绝栈道,则中原之地,拱手授贼矣。人情既离,不可复合,虽欲复至此,其可得乎?不如收西北守边之兵,召郭李于河北,与之并力,东讨逆贼,克复两京,削平四海,使社稷危而复安,宗庙毁而更存,扫清宫禁,以迎至尊,岂非孝之大者乎!何必区区温情,为儿女之恋乎!”
广平王李伲亦劝太子留下。父老共拥太子马不得行。太子派广平王驰告玄宗。玄宗乃分后军2000人及飞龙厩马给太子,并对将士说:“太子仁义孝顺,可以祀奉宗庙,你们要好好辅佐他。”
又传谕太子说:“你要努力,不要挂念我。西北各族,我平日待他们宽厚,你一定会得到他们的帮助。”

这样,玄宗最终入蜀,而太子则奔向灵武。
4、睢阳之战
其时,安禄山因、李光弼在河北大破史思明、进攻河南睢阳、南阳之叛军毫无进展,陕郡之战又非预知,故潼关之大胜,实出他的意料之外。此后他虽有进攻西京的设想,但估计仍将有一场恶战,于是便急令崔乾祐据守潼关,勿得前进。
十日后,才得知玄宗向西逃跑的消息,于是派孙孝哲率军进入长安。由于叛军将领皆粗猛而无远略,占领长安后踌躇满志,日夜纵酒,专以声色财宝为能事,无有再向西进攻的想法,因此玄宗入蜀、太子北行,皆无追迫之患。
西京失陷,给全国各地进行的平叛斗争带来极大的困难。河北方向,正在博陵围攻史思明的李光弼得知潼关失守后,即解围南下,与郭子仪合兵一处,入井陉关,退守晋阳;颜真卿所部义军也分散各地坚持斗争。河南方向,坚守南阳的鲁炅、坚守睢阳的张巡承受着更大的军事压力,进行着更为悲壮的抗敌斗争。
七月初九日,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改年号为至德,是为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帝。肃宗开始承担起领导全国平叛斗争的重任。
此后在唐军诸多平叛战役中,睢阳保卫战是最为重要、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叛军发生内讧。安庆绪杀其父安禄山,自立为帝。随后,安庆绪为打开江淮通道,以尹子奇为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是月二十五日,尹子奇率3万大军杀奔睢阳。雎阳太守许远向屯驻于宁陵的张巡告急。巡乃率兵救睢阳。时张巡有兵万人,睢阳守军为6800人。尹子奇倾其全军攻打睢阳,张巡督励将士,昼夜苦战16天,擒贼将60余人,杀士卒2万余。
叛军攻城不下,乃夜遁去。三月,尹子奇复引大军攻睢阳。张巡对将士说:“我蒙受国恩,守卫睢阳,正应效死。只是想到各位为国捐躯,血洒草野,但却得不到酬劳赏赐,因此痛心啊。”
将士们闻其言,非常激动,纷纷请缨,奋力击敌。巡遂宰牛,犒劳士卒,然后全军出战。叛贼见官军人少,不以为意。张巡手执军旗,率将士们直冲叛军阵地,叛军大乱,斩杀其将领30多人,士卒3000多人,乘胜追击几十里。

第二天,叛军复集于城下,张巡再次出战,一昼夜交战几十次,屡挫其锋,而叛军亦围攻不退。四月,尹子奇增兵围攻睢阳益急。张巡在夜间击鼓整队,假装要出击的样子。叛军闻之,通宵达旦,不敢睡觉。等到天明,张巡才停止击鼓,让士卒休息。叛军从飞楼上眺望城中,什么也看不见,便脱下铠甲,进帐睡觉。这时张巡与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10余名将领,各率50骑兵,打开城门,突然杀出,直冲尹子奇帐下,斩杀叛军将领50余人,杀死士卒5000余人。
张巡想射杀尹子奇,但不认识他,于是让人削蒿草为箭,被射中的叛军很高兴,跑去报告尹子奇,说唐军的箭用尽了。尹子奇刚露头,张巡命南霁云射箭,一箭射中尹子奇的左眼,几乎将其抓获,叛军被迫撤走。
七月,尹子奇又收罗了几万兵众,再次围攻睢阳。先前许远在城中积蓄了6万担粮食,虢王李巨将其一半送给濮阳、济阴二郡。许远坚决反对,也未能阻止住。济阴得到粮食后不久就以城投降叛军,而睢阳这时粮食已将用尽。
将士每天发给一合米,掺杂些茶纸、树皮来吃,病饿和战死的将士很多,仅剩1600余人,被叛军包围着。叛军使用云梯,好像半条彩虹,在上面部署200名精兵,推它靠近城墙,想让士兵跳进城中。
张巡在城墙上凿了三个洞穴,等云梯将到,从一个洞穴中伸出大木头,末端置一铁钩,将云梯钩住,使之不能后退;又从另一洞穴中伸出大木头,顶住云梯,使之不能前进;从第三个洞穴伸出一根木头,在木的一端放一铁笼,盛火焚烧云梯。结果云梯被烧断,上面的贼军全被烧死。
叛军又以钩车钩城上的敌楼,钩之所及,莫不崩陷。张巡在大木末端置连环锁,套住钩头,以革车拔之入城,截其钩头,纵车而去。叛贼又造木驴攻城,张巡熔化铁汁灌它,铁汁浇下,木驴就烧掉了。叛军在城西北角,以土囊积柴,造成磴道,欲登城作战。

张巡不和叛军争利,每天晚上秘密派人把松明、干草投于其中,积10余日,敌不知觉。乘机出动军队大战,派人顺风持火烧台阶,贼不能救,经20余日,其火方灭。
张巡的作为,都是随机应变,贼服其智,不敢再攻。于是在城外挖三道堑壕,立上木栅,来围困张巡,张巡也在城内作堑壕以拒之八月,睢阳士卒死伤之余,只有600人。张巡、许远分兵守城。张巡守东北,许远守西南,和士卒一起吃茶纸,不再下城。
贼兵攻城者,张巡以逆顺之理劝说他们,时常有弃暗投明者,为巡死战,前后200余人。这时许叔寂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都拥兵不来相救,城中一天比一天紧迫。张巡派南霁云带30名骑兵突围出去,向临淮告急。
南雾云出城,有几万叛军拦击。他直接冲入敌阵,左右驰射,无敢当者,遂冲出重围,仅损失两名骑兵。南霁云到了临淮,见到贺兰进明,请求支援。贺兰进明说:“今日不知睢阳存亡,兵去何益?”南霁云说:“睢阳若陷,霁云以死谢大夫,况且睢阳既破,即刻危及临准,譬如皮毛相依,安得不救?”
贺兰进明不想援救,但喜欢南霁云的勇敢,欲留为己用。便准备好酒食歌舞,请他入席。南霁云哭泣着说:“我来时,睢阳人已有一个多月没有吃的了,我虽然自己想吃,也咽不下去。大夫坐拥强兵,眼看睢阳被攻下,却没有一点分灾救难的意思,这难道是忠臣义士应有的作为吗?”
遂咬下一个手指,交给贺兰进明说:“我既然不能完成主将的使命,请留下一指作为凭证。”
在座的人都为之流泪。随后南雾云返回宁陵,与城使廉坦一起率3000人马,于闰八月十五日,冲进敌包围围圈,且战且走,至城下,击毁叛军营垒,死伤之外只有1000人入城。尹子奇知其无援,围之益急。十月,睢阳城中食尽,一些人议论弃城东走。
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的屏障,若弃之,叛军必长驱直入,江淮必危。且以所率城中之众,已疲惫不堪,很难突围出去,所以仍决心坚守待救。

于是所食纸既尽,乃食马;马尽,则罗雀掘鼠;鼠尽,又食城中老弱及妇人。人知必死,莫有叛者,最后只剩下400余人。十月初九日,贼登城,将士病不能战,张巡向西拜了两拜说:“我的力量都用尽了,但未能保全睢阳城,活着既然不能报答陛下,死后也要变成厉鬼去杀叛军。”
城被攻陷,张巡、许远都被捉住。尹子奇问张巡说:“听说你每次作战目眦瞪裂,牙齿咬碎,为什么?”张巡说:“我的志向是吞掉叛贼,只是力量达不到啊。”尹子奇用刀撬开他的嘴,满口只剩下三四颗牙齿了。后来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等30余人先后赴难就义。
睢阳战役,从天宝十五年(756年)二月,至至德二年(757年)十月,历时二十一个月。该役保障了江淮地区的安全,为唐朝其他地区的反叛斗争提供了重要物资保障,为最后平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再说唐肃宗在灵武称帝后,依靠郭子仪等将领,一面收集西北各军,一面请求回纥出兵相助,形势逐渐有了好转。转过年来,安庆绪杀安禄山后,唐军乘机反攻,郭子仪率军15万,在回纥兵配合下,一举攻克了长安,进而收复了洛阳。
安庆绪被迫退守相州(今河南安阳),向镇守范阳的史思明求救。758年,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9节度使率兵20万进攻安庆绪,包围了相州。史思明发兵增援安庆绪,双方相特于相州城下。759年,史思明在相州城外大破唐军,随后杀安庆绪,合并其众,北归范阳,自称大燕皇帝。

不久又南下攻取洛阳,与李光弼相特于河阳(今河南孟县)。761年叛军再次内讧,史朝义杀其父史思明,在洛阳称帝。唐朝又借回纥兵,再次收复洛阳,史朝义北走莫州(今河北任丘),部众纷纷降唐。763年正月,史朝义逃至幽州,穷蹙自杀。前后经历了八年的安史之乱,遂告结束。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