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张叔退休那天,楼道里大家都去恭喜,他笑得跟孩子一样,我跟你说,他一开口就把我怼回现实“我本以为能拿原工资的八成,结果到手少了好多,什么意思?”这种事儿不是一家两家,听着就让人上火,真心的。说来简单,也复杂,退休教师的养老金并非一笔固定数,而是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部分人有的过渡性养老金三块拼来的,咱一步步拆开说清楚,太厉害了,别着急走开。
先说基础养老金,这是大头,专业名词叫“基础养老金=(当地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 × 缴费年限×1%”。我知道这公式看着像天书,实际上关键看三个东西当地平均工资、你工作时缴费的“指数化”水平和缴费年限。就是去北京和去三线小城结果天壤之别;教龄三十年里若有视同缴费年限,也能计进去,2014年以前那段工龄常常决定性作用。张叔说他那会儿工资没高估,结果指数化低了,基础就跟着缩水,真假的?
接着谈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就是你每月缴的那部分和利息,退休时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与退休年龄挂钩,50岁、55岁、60岁的分母不一样,年轻退休扣得多点。过渡性养老金多出现在2014年10月前参加工作的教师,公式里有视同缴费指数、过渡系数这些专业术语,职称、工龄都会影响系数,意思就是老教师有时能多领一块补贴,别小看这一块,能补不少差额。有人说“那我教龄满三十年不就稳了?”稳不稳得看地方政策和你当年的缴费记录,真心的,水深得很。
别忘了那些隐藏的加分项职业年金算第二份养老金,单位和个人各有缴纳比例,退休时能选一次性领或按月领,税务处理也影响到手数;各地还会有荣誉奖励、节日慰问、艰苦地区服务补贴等,像什么“南粤优秀教师”奖励、山区补助,花样不少。医保方面也有优化,住院报销比例、慢性病门诊报销限额、大病二次报销,这些看病省下来的钱其实也算养老待遇的一部分,懂得人都知道,等一下,这些细节往往被忽视。
把这些东西来算,教龄三十年到底能不能拿到原工资的八成,答案不简单,得看你在哪个城市、缴了多少、用了哪些补贴和年金方案。张叔最后叹气说“我这心里有谱了,至少知道该去哪儿查资料,别拿糊涂账睡觉。”我想说的也就是这点别盲目听传言,带着工龄证明、缴费单和职称材料去人社或社保网站核对,弄清基础、个人账户、过渡性以及职业年金的明细,顺手问问地方有没有补差政策。你身边有类似故事吗?说来听听,大家伙儿互相长个心眼,反正多问没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