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场景: 在云南深山的一座铜矿勘探现场,工程师指着刚钻取出的岩芯样本说:“这抹绿色是氧化铜的痕迹,但对我们来说,它更像是集成电路板上的金色脉络,未来两年,这里采出的每一克高纯度铜,都可能流向AI服务器的散热器或人形机器人的电路关节。”
政策弹药已上膛
2025年9月28日A股收盘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自然资源部、商务部等八部门,悄然印发了一份《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这份文件不像往常的政策文件那样停留在宏观指导层面,而是直接给出了数字标尺:2025至2026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
“年均增长5%”这个目标并非空谈。今年1至6月的数据已经铺垫了基础,十种有色金属产量4032万吨,同比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8万亿元、利润217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和15.0%。方案将“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列为首要任务,明确要加强铜、铝、锂、镍、钴、锡等资源调查与勘探。 这些金属品种覆盖了从传统工业到新能源电池的全链条需求。
方案在“提升有效供给能力”一节中,具体指出要推动超高纯金属等高品质原料、铜合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贵金属功能材料、高端稀土新材料等攻关突破。这些材料是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刚需”。政策制定者显然意识到,单纯扩大产量已不是核心目标,提升材料附加值才是关键。
方案还提到要“科学合理布局氧化铝、铜冶炼、碳酸锂等项目”,并推进节能减污降碳改造,开展“人工智能+有色金属”行动,甚至建设有色金属行业大模型。这些举措直指行业长期存在的“内卷”问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曾指出,行业“内卷”问题仍未缓解,自主创新能力仍不足。现在,政策试图通过绿色化和数字化改造,倒逼企业跳出低水平竞争。
高端化路径清晰
在方案的十大举措中,“拓展消费需求”一项尤为引人注目。政策制定者鼓励推动大宗金属消费升级,积极拓展高端铝材、铜材、镁合金应用,并支持上下游企业通过签订长期采购协议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这一安排针对的是有色金属价格周期性波动的痛点。通过长期协议,加工企业可以平滑成本,矿山企业则能获得稳定现金流。
稀有金属的应用推广被单独强调。方案要求加快高纯镓、钨硬质合金、全固态电池材料等高端产品应用验证,推进超导材料、液态金属、高熵合金等前沿材料的创新应用。这些材料目前多数依赖进口,一旦实现国产化,将直接降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供应链风险。
方案在“深化开放合作”部分提出,要帮助企业应对国外不合理贸易限制措施,引导高端新材料及制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合规出口,同时加大阳极铜、氧化铝等初级产品进口。这种“出高端、进初级”的策略,反映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新定位。 不再满足于原材料出口,而是瞄准精深加工环节的附加值。
再生金属产业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方案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基地,强化废铜、废铝等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以及废旧动力电池、废旧光伏组件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这些措施直指资源保障短板。数据显示,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禀赋优势并不突出,除少数品种外,铜、铝等大宗金属以及钴、镍、锂等新能源矿种国内供应不足。 通过发展再生金属,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外依存度。
券商“体检报告”出炉
同一天,券商行业迎来分类评价新规后的首次“大考”结果落地。证监会将实行了16年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更名为《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这不只是名称变化,更是监管思路的转向。
新规将“引导证券公司更好发挥功能作用,提升专业能力”作为立法目的写入第一条,并将“实现持续规范发展”修改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字之差,意味着券商行业告别“规模崇拜”,走向质量竞赛。 总资产、总营收等规模指标的重要性下降,净资产收益率(ROE)、专业服务能力等质量指标成为新标杆。
具体指标调整明显倾向效率导向。新规不再对总营业收入按排名加分、减少规模类指标重复加分,同时提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加分力度。 经纪、投行、资管等主要业务收入加分范围从原来的前20名扩大到前30名,按名次加0.25分到2分不等。这一调整给中小券商留出差异化发展空间,让它们在细分领域“跳一跳、够得着”。
新规增设了多个专项指标,包括证券公司自营投资权益类资产、资管产品投资权益类资产、代销权益类基金产品、基金投顾发展等。这些指标引导券商在引入中长期资金、财富管理等领域加力发展,优化自营投资结构。监管层显然希望券商不再仅是交易通道,而要成为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多功能桥梁。
“打大打恶”导向在新规中得到强化。新规明确对存在重大违法违规的公司可以直接下调评价结果,在行政处罚、行政监管措施和自律管理措施扣分基础上,突出整体实质研判原则。同时适当提高“资格罚”纪律处分扣分分值,强化自律措施惩戒力度。这些措施形成正向激励与负向约束的结合机制。
两个板块的联动逻辑
有色金属与券商板块看似分属不同领域,实则存在内在联动逻辑。有色金属行业作为周期性行业,其景气度往往被视为经济晴雨表。当有色金属需求上升、价格走强时,通常意味着实体经济活力增强,企业融资需求会随之增加,这直接利好券商的投行业务。
券商板块的活跃度又与资本市场信心密切相关。如果券商股走强,往往预示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资金风险偏好上升,这有助于带动包括有色金属在内的周期性板块估值修复。 两个板块能否形成合力,关键看资金是否认可这一逻辑。
当前市场环境下,两个板块各具优势。有色金属板块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和资金支持,特别是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渠道可能为资源开发提供弹药。券商板块则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中长期资金入市框架日益明晰,预计2025年将有大量长线资金流入A股,券商作为核心通道必然受益。
两个板块也都面临特定风险有色金属价格受全球供需影响,国际大宗商品波动可能抵消国内政策利好;券商业务与市场行情高度相关,若大盘持续低迷,成交额下滑,业绩增长预期将打折扣。 投资者需注意这些潜在风险。
当政策红利与市场规律相遇时,投资者更应该关注行业的短期政策催化,还是企业自身的长期盈利能力?在有色金属和券商这两个板块中,你更倾向于选择政策支持明确但周期波动大的领域,还是选择监管规范严格但业绩确定性强的行业?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