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写过“东北第一城”辽阳,这次要说的是辽西走廊北端的义县。
这地方属辽宁锦州,西边贴着松岭山脉,东边挨着医巫闾山,在地图上像枚钉子一样扎在关隘要道上。
三燕故地,五胡杂处,这里抓一把黄土就能攥出历史。[思考]
战国那会儿燕国就在这设郡,秦汉交接时建起昌黎县,这名字在枭雄手里倒腾过无数遍,慕容鲜卑在大棘城建过都城,辽国萧太后的家族封地也在这。
辽国狠人萧太后从小在这儿长大,史书里写得明白。
她儿子辽圣宗建奉国寺纪念她时,特意选在家乡的山川褶皱里,时过境迁,如今这座寺庙倒成了义县最大的牌面。
何谓中国第一大雄宝殿?
外地人来义县旅游,十有八九都是冲这座庙来的,无他,纯属咖位太大,当年连梁思成先生都直呼:“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宝物!”。
这可不是场面话,1961年首批国保单位里就有它,2012年又凭借“辽代木构建筑”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是正儿八经的国宝。
始建于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原本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给老娘萧太后盖的咸熙寺,后来金朝时才改名奉国寺,如今是中国现存的辽代三大寺院之一。
另外两处我在之前的游记里都唠过,一是山西大同的华严寺,二是天津蓟县(蓟州区)的独乐寺,这哥们仨算是撑起了辽代建筑的排面。
山西大同华严寺
天津蓟县独乐寺
当年辽圣宗修这座庙,除了给信佛的母亲尽孝,其实也存着几分亮肌肉的心思,这就要说到辽宋的“澶渊之盟”了。
契丹人踩着中原五代乱世的鼓点南下,硬是在湻渊之盟后与北宋僵持了119年太平光景。
定盟前,他们重修唐代独乐寺的观音阁,定盟后又夯起了奉国寺的地基,直到三十六年后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拔地而起。
这一阁,一殿,一塔是辽代建筑的“三绝”,更是停战契约上最硬的注脚。
山西应县木塔
如今奉国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外山门是后来补建的,内山门则是清代重建。
而穿过牌楼碑亭,大多数人都会被月台上杵着的五脊单檐庑殿式大雄殿震住。
它是奉国寺内唯一的辽代原装建筑,也是中国古寺遗存中体量最大、规格最高的木构建筑,有“中国第一大雄宝殿”之称。
你站在殿前抬头,九开间的门脸足足55米宽,高度能容下八层楼,二十八根直径半米的檐柱斜插在地里,撑起一片大辽的天空。
殿里的木头戏法更绝,八根柱子凭空消失的减柱,移柱玩得贼溜。
节省下的空间塞几套三居室应该没有问题,粗砺的木料泛着铁灰的包浆,虫蚁早啃不动这些油亮的木头。
除了建筑本身,殿堂内的23尊辽代彩塑也是一等一的宝贝。
包括世界最古老、最宏大、最精美的辽代彩绘泥塑佛像群“过去七佛”以及十四尊尊胁侍菩萨和两尊金刚力士。
所谓“过去七佛”,即释迦牟尼以及其之前出现的六位佛陀。
你从东头往西数,伽叶、拘留孙、尸弃、毗婆尸... 到末位的释迦牟尼,个头一路往中间蹭蹭长,当中毗婆尸佛通高八米六,看一会都得仰酸脖子。
而供奉七佛的原因,有人说是这是辽圣宗他妈让摆的,专门治大乘佛教水土不服,也有人说这是给萧太后和六个老臣供的香火。
另外还有一种“人王即法王”的观念,即七佛对应着辽朝七代先帝的面相,信哪个不重要,反正这些泥胎已经看了一千多年人间烟火。
毗婆尸佛背后还藏了尊倒坐的男相观音,不是辽代货,而是明代翻修时补的彩,前几年被王家卫相中,让章子怡在《一代宗师》里对着它拜了三拜。
奉国寺除了辽代彩塑,大雄殿的梁枋上还保留着小4000平的辽代彩绘,飞天、牡丹、草凤一类的花样密密麻麻,年头虽久,有的倒还鲜亮。
那些飞天的脸盘子圆润,很是喜庆,衣带飘得潇洒,有的捧着花盘果篮伺候七佛。
还有的顶着宝冠扎俩发髻,赤脚在云里绕,底下七佛纹丝不动,动静一搭,衬出股庄重劲儿。
从奉国寺出口出来,就能看见一家叫“咸熙禅食”的素食馆。
你若是买的奉国寺全价票(50元),就可以再付1元吃顿饭,持优惠票和联票的人要掏出8块钱,实在没买票的路人也能花18块尝个咸淡。
奉国寺之外,还能玩什么?
除了奉国寺,义县可看的东西其实有很多,包含北魏石窟—万佛堂、辽塔—广胜寺塔、明代城门—安泰门,民国遗存—义县老火车站等等。
万佛堂石窟
万佛堂石窟是义县必去的第二个点,从奉国寺过去十几公里路,包车或自驾半个钟头就能到。
县客运站也有西北环线大巴能直达,注意,自驾得留神途中那段窄道,会车时悠着点。
石窟坐落于老城西北九公里处的大凌河北岸,硬生生凿在福山的悬崖上,虽说现在破损得厉害。
但也是东北地面上资历最老、规模最大的石窟群,跟云冈、龙门那些大牌属于同期工程,身后都有北魏昙曜法师的影子。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不过论体量还是保存程度,都没法和那俩大哥比,好在它占着北魏边疆石窟的独一份。
把北魏皇家规格和辽西地方手艺给结合在了一起,到底评上了1988年的第三批国保单位。
目前整片石窟被山势分成了东西两区,加起来一共16个洞窟。
西区是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平东将军兼营州刺史元景给孝文帝和先祖祈福建的,当时坐镇工地的是包工头是昙曜法师,现在还剩下了9个窟。
重点得看1、5、6这三个窟。[机智]
一号窟阵仗最大,雕刻的最精美,中心石柱子贯通整个洞窟,四面墙上刻满了纹路。
尖拱龛里的佛像,双手合十的供养人,悬在空中的飞天,北魏中期的雕刻很实在,刀法十分利落。
五号窟穹顶的莲花倒扣着开放,不过大家都是冲着前壁那块《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元景造像碑》来的。
三百零四个字烙在石头上,记录了太和二十三年这位将军当刺史的时候,是怎么替孝文帝凿出这串佛窟的。
这块碑文在书法界的地位很高,康有为誉此碑为“元魏诸碑之极品”,梁启超评其“天古开张,光芒闪溢”。
对了,作为中国最北的魏碑,当年周恩来总理还用它驳斥苏联“长城之外自古不是中国领土”的谬论。
第六窟有尊三米五的交脚弥勒,瘦长双肩撑起细眼长眉,膝盖以下风蚀残破,却依然能看出交叠的坐姿,我查资料说是孝文帝拓跋宏的坐相。
转到东区就差点意思了,这是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慰喻契丹使员外散骑常侍韩贞等74人开凿的私窟,大部分早塌得七零八落,所剩无几。
勉强要说看点,三号窟的明清千手观音,六号窟外墙上的笑佛以及外部窟顶上明成化年间的锦衣卫王锴为老母亲祝寿所建的小石塔。
安泰门
这是奉国寺联票里的一个小景点,离奉国寺不远,步行十几分钟就能抵达,身后就是大凌河湿地公园。
义县古称宜州,是一块被称作“六山一水三分田”的辽西要冲,两千年前中原王朝的军士就在这里起锅做饭。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北边草原上的马蹄声闹得凶,朝廷派人来修城墙,这一修就是三十七年。
九米高的夯土墙圈出五里地,东南西北四个门头分别挂着熙春、永清、庆丰、安泰的匾额。
城门套瓮城,瓮城接月城,城外还挖了条护城河,防御力拉满。
明正统到嘉靖年间,城墙被反复加固,直到清军入关时炮弹轰塌了部分墙体,修修补补缩了水,晚清至民国,城防彻底荒废,墙砖被拆去修路建房。
安泰门算是独苗苗了,2014考古队铲开杂草,掏出了瓮城结构,露出了六百年前的夯土层,修修补补成了今天的样子。
登城墙门票十块,踩着墙砖往北看,大凌河依然绕着弯流过,东南方向能瞅见奉国寺大殿屋顶。
广胜寺塔
广胜寺塔就杵在奉国寺边上,青砖砌的身子从马路上望去一目了然,门票十块可以省下,毕竟院内的视野算不得更好。
辽宁的辽塔,数量上不虚,毕竟全国现存辽塔九十来座,这儿占了小一半。
辽河水养契丹人,辽宁二字沾着辽字,地界上多些辽塔都并不奇怪。
辽阳白塔
沈阳无垢净光舍利塔
朝阳北塔
广胜寺塔属于第七批国保,辽代乾统七年(1107年)砌的,十三层八角飞檐,近五十米的高度压在须弥座上。
第一次见它时让我恍惚,前些年在蔚县见的南安寺塔,也是这般长在平矮砖房里。
河北蔚县南安寺塔
比起七十米高的辽阳白塔,广胜寺塔确实矮了一截,但雕工活泛多了。
四面券门佛龛坐佛,四面侍立菩萨,龛楣上的二龙戏珠浮雕刻得鳞爪毕现,朝阳北塔同款雕工放这儿,反倒显得呆板。
真要论历史地位,这塔比不了奉国寺大殿的皇家气派,但胜在烟火气。
毕竟周围住家早习惯了每天推窗见塔的日子,时间久了,砖缝里都渗着柴米油盐。
—————————
周边朋友来玩自驾开车最方便,我是先乘坐高铁至锦州南站,出站后乘坐205路公交到锦州站。
这里每天有到义县的3趟K字头列车,票价11元, 车程45分钟,要嫌麻烦,对面客运站的大巴也行,十五分钟发一班车,颠簸晃悠1小时30分钟。
走出义县站的时候先别忙着搭车去奉国寺,你先往北走几百米,那座义县的百年老火车站也值得打卡一下。
这座火车站是1921年张作霖点头建的,那会儿奉军刚换上日式枪械,车站屋脊也照着东洋样式起架。
那时它是沈山铁路备用线上最大的中转站,伪满那阵更是锦州省排得上号的大站,它见证了无数南来北往的旅人,也闻透了战火硝烟的味道。
前几年说要给高铁腾地方,但县里并没有一拆了之。
于是在2019年夏天,这位百岁老人在千斤顶吱呀的声里斜斜向东挪过七十米,成了义县城里一处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