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枚导弹砸下,俄军指挥部瞬间蒸发。海军副司令古德科夫少将和十多名军官当场殒命,会议桌成了他们的裹尸布。
这场发生在库尔斯克州科列涅沃的精准打击,距前线仅25公里。 乌军的导弹像开了天眼,穿透混凝土掩体,直插指挥中枢核心区。事后现场只留下扭曲的电台碎片和散落的作战地图残页。
俄军指挥所选址在距乌军阵地25公里的民用建筑里,远低于北约标准的70公里安全红线。7月2日下午,古德科夫通过军用电台发送节日贺电时,高频信号被北约电子侦察系统瞬间捕捉。 四枚改装版“海王星”导弹随即升空,以近乎垂直的弹道灌顶击穿掩体。
讽刺的是,俄军并非没有电子防御系统。 “克拉苏哈”干扰设备就部署在附近,但因电磁频谱管理混乱,雷达和通讯频段互相掐架,官兵被迫周期性关闭防护恰恰给导弹留出了“死亡窗口”。
“我们像在博物馆里打仗,”一名退役俄军上校苦笑。 古德科夫遇袭时,正主持夏季攻势会议这种靠前指挥的传统源自沙俄时代,将领们坚信亲临火线能提振士气。 但现实是:开战三年折损12名将官,2025年不到半年就死了7个,阵亡率是普通士兵的三倍。
指挥部后撤70公里,用加密光纤传递指令,将领行程由AI算法随机生成。俄军却还在用二战模式:西部军区某部因怕泄密,竟改用摩托车传令兵手递作战计划。
当负责肃清内鬼的FSB自身成为漏洞时,灾难已成定局。 基里洛夫中将在莫斯科家门口被汽车炸弹撕成碎片;总参作战局副局长莫斯卡利克在办公室遇刺本该铜墙铁壁的核心机构,成了屠宰场。
某FSB特工小组被查出长期向黑市倒卖军官行程数据。 他们的“客户”包括乌克兰情报局、雇佣兵组织,甚至国际军火贩子。而泄密动机荒唐得可笑:有人为还赌债,有人想移民买别墅。
在赫尔松前线,俄军某营为喝现磨咖啡,偷偷给指挥所接了民用Wi-Fi。 结果乌军通过咖啡机的IP地址,反向植入木马病毒,瘫痪了整个旅的通讯系统。 这种“石器时代混搭数字时代”的荒诞剧比比皆是:
六、亡羊补牢:手写命令与摩托车传令兵
普京签署紧急命令,要求彻查官员海外资产后,两名涉密将领火速落网。 西部军区通信部门被集体撤换,参谋们被迫改用纸质地图和手写指令——但某次作战计划因暴雨淋湿字迹,导致进攻延误六小时。
在库尔斯克残存阵地,士兵们看着新配发的信鸽笼苦笑。 “摩托车比鸽子靠谱点吧? ”中士维克多摆弄着1942年产的侧三轮摩托,“至少不会被无人机当靶子打。 ”而三十公里外,乌军的星链终端正实时刷新战场动态。
当导弹因一则贺电落下时,俄军输掉的不仅是将军的生命,更是整个系统自我修正的资格。 指挥所废墟上飘散的,是体制裂缝里溢出的血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