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驻俄乌记者的观察,俄乌这场战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要停下来的迹象。谈判方面似乎陷入了僵持状态,而战场上的战火仍在不断激烈燃烧。
NPR主持人玛丽·路易斯·凯利就此连线了NPR驻莫斯科记者查尔斯·梅恩斯,以及刚从乌克兰报道一个月后返回华盛顿的NPR记者格雷格·迈尔,一起聊了聊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背后,双方最脆弱的地方。
乌克兰:兵源短缺与人口困境
对乌克兰来说,最大的弱点在于人手。他们的军队本来就比俄军少得多,持久的拉锯战让前线的士兵每天都背负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伤亡数字也变得令人难以接受。
目前,基辅最大的难题在于怎么尽快补充那些经过训练的老兵,毕竟他们人手紧张,想保持战斗力得赶紧搞定这个问题。
这个难题其实源自乌克兰的人口结构,年轻男性的不足已成不可忽视的事实。征兵年龄定在25岁,愿意提前加入的志愿者寥寥无几。就算今年推出了针对18到24岁年轻人的征兵计划,还拿出不少奖金,但响应的人数还是少得可怜。
在基辅等城市的街头咖啡馆,随处可见一群悠哉哉的年轻男士,天伦之乐享不停。可偏偏前线那些作战旅,满编率恐怕只有三成左右,这仗怎么打得赢嘛?
俄罗斯:金钱与炮灰的取舍
俄罗斯那边的情况可不一样,战事刚开始,俄军最精锐的部队因为上层的判断失误,吃了不少苦头。为了振作战斗力,克里姆林宫也绞尽脑汁。2022年秋天那次局部动员,虽然征召了30万普通百姓,但也把许多年轻人吓得连夜跑出国门。
他们甚至试图动员囚犯上战场,用生命换自由,结果争议很大,规模也难以扩大。归根结底,俄罗斯最终的征兵策略还是回到了最直白的办法:花钱买人。
高额的薪水、巨大的签约奖励,再加上军人家庭享受的各种特权,这一套组合拳在俄罗斯那些经济较落后的贫困地区,特别是内陆的小城镇,吸引力简直是强大得不得了。表面上看起来,俄军似乎源源不断地招募到兵员。
不过,麻烦也跟着出现了。这些被钱袋子吸引来的新兵,训练往往不扎实,根本没有做好上战场的准备。他们更像是炮灰,而不是靠谱的战士。
战争的残酷就在于双方都不愿意公开伤亡的具体数字。虽然想搞清楚确切数字几乎不可能,但已经知道的情况可以说是挺震惊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曾提到过一个普通的战斗日:俄方伤亡和被俘的人数大概千人左右,而乌方则大约三百四十人左右。
据华盛顿智库CSIS的估算,乌克兰军队的总体伤亡可能已经达到40万左右,其中阵亡的可能已经接近10万。还有不少监测机构对俄军的伤亡数字则更吓人,总数逼近100万,其中大约四分之一是阵亡。
钱袋子和兵工厂
俄罗斯最显著的问题,还是它的经济。一个无法按时支付士兵工资的危机,可能在暗中滋生。虽然受到西方严厉的制裁,俄罗斯经济还算有点韧性,但增长一直不温不火,高利率让借钱变得难上加难,物价也一飞冲天。
最直观的迹象就是,一些地区士兵的签约奖金已经在减少,这体现出地方领导们已经清楚,现有的预算根本撑不住这种高消费的方式。再看乌克兰不断袭击俄罗斯的炼油厂,已经带来了很大麻烦,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燃油紧缺的情况。
在外部援助逐渐变得不那么靠谱的情况下,乌克兰不得不走一条艰难的自给自足路。特朗普政府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这反倒促使乌方加快自主制造的步伐。目前,据乌方讲,大概有40%的武器已经实现了自产,且增长速度挺快的。
特别是在无人机方面,乌克兰的表现是相当亮眼的。他们自己声称,九成以上的无人机都是自己搞的,性能也在不断进步,打击范围已经延伸到俄罗斯的内部。据一位新兴防务公司的创始人雅罗斯拉夫·阿兹纽克讲,现如今的乌克兰可以说是“世界防务谷”。
不过,实际情况挺残酷的,虽然乌克兰自己生产能力飞速提高,但他们还是迫切需要西方提供更大更强的重型武器。欧洲正努力推动一项计划,也就是从美国买武器,然后转交给乌克兰。
改变游戏规则的导弹
到了8月底,乌克兰突然露了一手——“火烈鸟”导弹。这个所谓的超远程巡航导弹,射程居然能到3000公里,直接命中克里米亚的俄军基地。乌方宣称把俄军的设施“全灭”,还击沉了6艘气垫船。而俄方则轻描淡写地说,打击中只牺牲了一个人。
不管实际效果怎么样,这次攻防的交手明显意味着战局踏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谁先抵达谁的首都。泽连斯基更是毫不遮掩地说:“我们可以打到莫斯科。”
“火烈鸟”的官方参数可说是相当炸裂:弹头超过一吨,飞行速度达到850公里每小时,再配备AI地形识别和复合导航系统,专门瞄准俄军的防空死角。不过呢,这把杀器最头疼的地方就是生产跟不上需求。虽然乌方说自己已经开始量产,但地下工厂每个月也就生产50枚左右,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大规模投放到战场上。
更引人关注的是它的技术出处,这款导弹的外观和结构与英国的FP-5几乎一模一样,“自主研发”这话说得有点牵强,背后很可能得到了英德等国的技术支持。要知道,不同于之前西方提供的“风暴阴影”等导弹有限制不能攻击俄罗斯境内,“火烈鸟”没有这类限制,可以随意使用。
这就说明乌克兰具备了不用依赖西方授权,就能直接威胁到俄罗斯深处目标的本事。这次对克里米亚的打击,别看像是冲着军事成果去的,实际上更像是一场实战演练,也算是一种战略上的“心理战”。它向克里姆林宫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你在前线打仗,我也能直接冲击你的后方。”
俄罗斯立即展开了激烈反击,空中部队动用FAB-3000滑翔炸弹和温压弹等厉害的武器,对乌克兰的几个城市进行了“毫无差别”的攻击。这场“导弹对导弹”的对峙让原本就紧张的局势瞬间变得更加激烈。俄罗斯的S-400之类的先进防空系统,面对一枚成本高达240万美元的“火烈鸟”导弹,显得有些应付不过来,既费力又不太划算。如果两边都开始用这种高端武器互相攻击,恐怕局势会变得更加危险,甚至可能演变成“首都互射”的局面,核武器的风险也会跟着飙升。
结语
“火烈鸟”一出,毫无疑问让乌克兰的战略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也让俄军在后方的“安心感”彻底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