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兰格但斯克的世界男排联赛总决赛现场,中国女排“五连冠”功勋张蓉芳以颁奖嘉宾身份现身。 她戴着眼镜,手拿笔记本,专注记录着波兰与意大利的巅峰对决。 赛后接受采访时,她直言这场球看得“很震撼”:“现在男排有防守了,而且很漂亮,类似女排那种来回球,观赏性提升了一大截! ”
但她的目光始终聚焦在中国排球的发展上。 面对赵勇挂帅仅三个月的新一届中国女排,这位曾以孕妇身份带队拿下世锦赛冠军的传奇主攻手,给出了既直白又温暖的评价。
张蓉芳特别提到两名球员:主攻手李盈莹和小二传张籽萱。她肯定了18岁小将张籽萱的调度能力:“年轻队员在大赛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能打出这样的战术配合,尤其小二传的调度,说明训练是下了功夫的。 ”
但她也毫不避讳核心球员的伤病影响。 李盈莹的缺阵让球队陷入战术重建期:“现在队伍最大的问题是核心力量还在建立。 李盈莹受伤后,整个战术体系没完全定型,攻传衔接明显不够流畅。 ”2025年世界女排联赛中,李盈莹因脚踝韧带撕裂缺席关键场次,导致中国女排在香港站2-3不敌多米尼加,暴露了强攻点缺失的困境。
尽管肯定球队精神面貌——逆转胜美国、多场打满五局展现的拼劲,张蓉芳直接指出技术硬伤:“小球串联太糙了! 防守起球质量不稳定,一传到位率只有35%,这怎么组织快攻? ”数据显示,中国女排在今年世联赛分站赛中,场均防守失误达18.7次,位列12支队伍第9位。
她以自己经历作对比。“1976年我们组队时,也是从零开始练防守。 每天上千次垫球,磨到手上全是血泡。现在这批队员条件更好——平均身高1米89,摸高3米2以上的有5人,但细节功夫差得远。
面对社交媒体上对赵勇“履历单薄”“临场应变慢”的批评,张蓉芳态度鲜明:“我们那批人从组队到拿世界冠军,整整熬了五年! 现在队伍才磨合三个月,凭什么要求立竿见影? ”
她特别提到赵勇的战术创新。 这位非“袁伟民系”出身的教练,将男排理念注入女排训练:辽宁女排队员深蹲负荷达1.8倍体重,远超联赛平均水平;U17世锦赛拦网效率提升28%。 但改革需要代价——高强度训练导致王云蕗等老将出现肌肉劳损。
张蓉芳把同样的宽容给到中国男排。 尽管今年世联赛3胜9负、总决赛八强出局的成绩惨淡,她却看到变化:“江川的跳发球时速突破120公里,张景胤的战术球比例提高到40%。 输巴西那场,第三局我们领先到24-22,关键分敢下手了! ”
她以男排防守进步为例强调积累的意义:“以前男排比赛就是发球砸、扣球轰,现在能打出多回合攻防。这种蜕变不是靠换教练速成的,是十几年堆出来的。 ”
针对网络舆论的苛责,张蓉芳语气凝重:“当年我带世锦赛,孕吐到胆汁都吐出来,但没人盯着我肚子说‘你不行’。现在输场球,短视频平台全是‘赵勇下课’‘张籽萱滚出国家队’——这种环境,年轻队员怎么成长? ”她提到一个细节。男排联赛总决赛现场,波兰球迷即便落后也持续呐喊助威。“我们的主场呢? 打日本队时,李盈莹发球失误一片嘘声。 球迷的信任,有时候比教练战术板更重要。 ”
文章最后不得不提:2025年国际排球名人堂公布入选名单,张蓉芳作为候选者遗憾落选。 但这位66岁的功勋,依然奔波在各个赛场。 颁奖礼结束后,她被拍到在球员通道拉住袁心玥,比划着拦网手势——那一刻,她眼里的光,和1986年挺着孕肚指挥世锦赛时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