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出差一天就给100块吃饭钱,要是去了小地方,用不完咋办啊?”
“这事儿还真不少人问,咱今天就好好唠唠为啥要定100块包干,到底是咋考虑的。”
为啥要定100块标准
咱先说清,这100块不是随便拍脑袋定的。国家在制定这个标准前,调研过全国31个省会和直辖市的吃饭水平,按中等城市正常吃饭的水平来定的。
有些人说100块一天吃不够,那基本上是在消费特别高的地段连点外卖都嫌贵;也有人说100块太多,小城市一顿十几块就够,剩下的怎么办。其实,这标准是按“保障基本需求又不浪费”来设计的,能吃饱能吃好,但不铺张。
包干的背后有讲究
以前报销伙食费的时候是实报实销,有人为了多报销请客吃大餐,还专门找餐馆开虚开发票,搞得财务、审计都头大。
后来改成包干100元一天,说白了就是不给报票了,自己安排花,省事省心,管理成本低,还能防止乱花公款吃喝。
很多做财务的说过,实行包干后报销流程简化了不少,以前要对发票、对金额、对明细,现在只要提供出差凭证就能报销,效率提升,时间也省下来做别的事。
多出来的钱能留着吗
有人去了消费低的地方,比如去了安庆、上饶,三顿饭花不了多少钱,剩下的钱咋办?按照现在规定,包干就是你花少了不退,花多了自己补,国家不再掺和。
为啥这么搞?一是避免因为省钱吃不饱影响工作,二是出差多少有隐形开支,比如打车去吃饭、喝水、误餐时间损失,这些也算在补助里头。
有人因为剩下二三十块钱就要报回去,这没必要,制度就是考虑到有地区差异但没办法做到每个地方都单独测算,所以宁可略高一点保证普适性。
防腐又省钱
100块标准看似小事,背后是国家廉政建设的缩影。以前有人钻空子用吃饭报销套钱,用这个包干制直接断了歪路,防止“舌尖上的浪费”。
数据显示,实行包干后,全国差旅伙食费总体下降了15%左右,原来有些地方“虚报、高报”的水分全都挤掉了,财政资金更实在用在工作需要上。
统一标准,省心省力
如果每个地方都搞不同标准,会出现啥情况?去上海按300一天,去小县城按50一天,财务部门算账都算疯了,还容易出错,公务员也得记来记去,去了不同地方还得问这次按多少。
所以全国执行统一标准,对跨省、跨市跑来跑去的审计、税务、公务接待等工作岗位特别友好,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有人觉得不够用咋办
100元标准虽然覆盖了大部分地区,但有时候去北京、深圳等大城市,吃饭确实可能要贴点,尤其是饭点加班、周边没便宜的地方。
遇到这种情况咋办?一般就是自己补,或者单位如果条件允许,会在住宿标准和交通上协调优化,让整体支出平衡下来。
其实很多长期出差的朋友都说,100元基本够用,只要不特意去吃贵的,也能吃饱吃好。
你有没有出差花伙食费用不完的经历?又或者觉得标准偏高还是偏低?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让更多人看到真实的出差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