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要是去坐常州的85路公交,可得做好打仗的准备。
司机师傅们一天油门踩上130多趟,估计做梦都在过江,方向盘都快被盘出火星子了。
这泼天的流量,全拜咱们那位刚剪彩就“人格分裂”的新晋网红——常泰长江大桥所赐。
这桥啊,绝了。
你见过那种一半是P得锃光瓦亮的美颜精修图,另一半是没开滤镜的素颜原图吗?
开上常泰大桥,就是这种感觉。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那面,沥青铺得比德芙还丝滑,标线清晰得像是刚用尺子画的,开车上去,那叫一个舒坦。
江风呼呼地吹,车轮子愉快地哼着歌,从常州到泰兴,感觉就是一脚油门的事儿。
就这体验,高速收35,公路收30,简直是良心价,让人忍不住想说一句:这钱花得值!
爽吧?
可你只要往旁边瞅一眼,或者从远处看个全貌,瞬间就能给你拉回现实。
我的老天鹅,那条预留给城际铁路的通道,就那么光着膀子,露着一身水泥疙瘩肉,孤零零地悬在半空。
两头都是断头路,像个被啃了一半的甘蔗,扔那儿了。
那粗糙的表面,那裸露的钢筋接口,仿佛在用大喇叭呐喊:“我还是个毛坯房,装修队还没进场呢!”
这画面,就突出一个魔幻。
好比你买了个顶配的手机,信号满格,屏幕顶级,结果发现充电口还没给开孔,你说气不气人?
这常泰铁路,本该是给大桥注入灵魂的“充电线”,现在还躺在图纸上睡大觉呢。
于是乎,一座本该“三位一体”的超级工程,硬生生被整成了大型“买家秀与卖家秀”的直播现场。
网上总有些大聪明出主意,说铁路闲着也是闲着,干脆改成步行街,让大家上去走走,搞个“天空之城”漫步道。
我寻思这不叫漫步,这叫参加《荒野求生》选拔赛,一步踩不稳,直接就去跟江豚作伴了。
安全俩字儿,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事儿你细品,就有那味儿了。
它就是个经典款的“部门墙”行为艺术。
建桥的跟铺轨的,估计开会都不坐一桌。
桥梁工程,作为省里的重点项目,一路绿灯猛踩油门,按时交卷,风光无限。
铁路呢,跨区域协调,审批流程长得能绕地球一圈,一来二去,就成了拖后腿的那个。
你完成你的KPI,我冲我的业绩,最后拼出来一个“半成品”高达,大家对着镜头一起鼓掌,完美。
咱们好像特别迷恋这种“大干快上”的宏大叙事,剪彩的瞬间比什么都重要。
至于这玩意儿好不好用,配套齐不齐,那是后话。
先上车,后补票,至于票能不能补上,看缘分。
这种“半拉子”工程,其实就是把一个长期问题,用一个短期成就给暂时掩盖了。
说到底,常泰大桥这幅“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奇景,拷问的不仅仅是工程协调能力。
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对于“完成”的定义。
一个项目,到底是主体完工就算成功,还是得等它所有功能都实现了才算数?
一座不能让火车跑起来的铁路桥,严格来说,是不是还算“在建工程”?
当然,咱也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已经通车的部分,确实是实打实的民生福利,给两岸百姓省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我们享受着这份“光鲜亮丽”,也得多点耐心,等着那份“粗糙”被慢慢打磨。
只是希望,这装修队能快点进场。
毕竟,老百姓的期待是有温度的,时间长了,也会凉。
所以啊,这座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常泰大桥,就这么横在江面上。
它每天都在提醒我们:路通了,心还没完全通呢。
你说,那趟真正能贯通两岸的火车,咱还得等几个春秋?
评论区聊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