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阅兵仪式,屏幕里铿锵的行进方阵与装备阵列,令人心潮澎湃。国力的强盛,体现在军事、科技,也渗透入日常生活中。同样的自豪情绪,让我不禁想起2025年成都国际车展。
尽管外界不乏"豪车缺席、现场冷清"的评论,但我所见到的,却是一个正在摆脱外资主导、自主力量全面崛起的中国汽车市场,它不喧哗却自有光芒。
这不是降格,而是变局;不是自嗨,而是自信。
中国品牌向上
有人说,今年成都车展被长安、奇瑞、比亚迪自主品牌包馆,是因为"豪车不愿来";也有人说,这是"国内自嗨"。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自主品牌正以不可逆转之势,挤压合资与豪华品牌的传统势力范围。
超豪华品牌的集体"退展"并非偶然。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超豪华车进口量5212辆,下跌32.29%。据央广网消息,作为大众汽车集团的利润奶牛,保时捷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仅交付21302辆新车,同比下滑28%,已是连续四年下滑。
超豪华品牌的退展,本质上是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当自主品牌在核心技术、产品体验和品牌价值上实现突破,传统豪华品牌的光环自然褪色。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主品牌以强大的集团军阵容,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红旗金葵花系列彰显顶级中式豪华,尊界以旗舰身姿诠释科技豪华,仰望、蔚来、问界等品牌也在各自的价格区间内确立了高端地位。它们与比亚迪、奇瑞、长安等品牌协同亮相,共同构成了从国民家用、主流科技到顶级豪华的完整品牌生态和产品矩阵。
市场表现印证了这种全方位的竞争力。据澎湃新闻消息,今年1-7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087.3万辆,销量占有率为68.6%。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品牌在主流市场的绝对主导,更标志着在由外资传统把持的高端腹地,中国品牌也已凭借电动化与智能化的领先优势实现突破。
回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初期,我们以市场换取技术,用数十年时间完成原始积累。而如今,中国车企通过电动化和智能化实现"换道超车"。数据显示,1-7月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前五的车企除了一汽大众,其余都是自主品牌,比亚迪和吉利占据第一、第二的位置。
除了在国内市场引领市场份额,中国车企开始同步向海外输出产品,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形成从电池材料、电芯制造到整车生产的完整产业链优势。这一优势正在全球市场获得认可,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已达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
因此,所谓"自嗨论",实则是低估了这一轮中国制造崛起的底层动力。没有产品力与品牌认同的支撑,包馆现象不会发生,小米、鸿蒙智行、理想等展台前也不会簇拥着那么多真实的消费者。
用户时代的到来
当下的汽车消费,早已不再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的纯粹参数博弈,它正越来越深地融入生活方式与情感认同。中国汽车产业开始经历从"产品为王"到"用户为王"的时代变迁,车企不再仅仅提供交通工具,而是成为用户生活方式的提供者和合作伙伴。
本届成都车展上,奇瑞不仅展车,更搭建起一座"瑞享生活生态空间"——从电视沙发、衣帽箱包到露营设备,甚至提供现蒸包子、成都采耳和麻将体验。它模糊了车展与生活展的边界,让用户沉浸式感受品牌所倡导的生活理念。
日产则巧妙结合七夕节点,从云南空运4万朵玫瑰打造浪漫花圃。不少女性用户自发拍照、分享至社交平台,实现传播的"自来水效应"。深蓝汽车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他们定期组织用户线下交流,将消费者的建议转化为产品迭代的输入。
领包子、打麻将、品尝冰淇淋……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展台操作,背后正是车企从"卖车思维"走向"用户运营"的关键转变。买车不再只是一次性交易,而是融入长期生活方式的开始。
年轻人及女性用户,已成为汽车市场最为重要的增量之一。诸如邓超、倪妮、毛晓彤、张雨绮等广受女性观众欢迎的明星亮相,为众品牌展台带来极为可观的热度。黑神话悟空、浪浪山小妖怪、奶龙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IP联动,也为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时尚潮流下找到共鸣。
用户与品牌之间的距离,正在被这些柔软的场景拉近。
技术平权开放
中国车市的内卷,不仅体现在价格与配置,更体现在技术迭代的速度与表达方式上。车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技术自信,敢于将最核心的技术直面消费者。
华为ADS 4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理想自研的VLA模型、小鹏端到端大模型+自研芯片架构……这些过去只在科技发布会上出现的概念,如今正在量产车上加速落地。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持续突破,800V高压平台、智驾系统、碳化硅模块等也逐渐从高端配置向主流车型普及。
年初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宣布比亚迪全系车型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其中售价最低的为海鸥智驾版仅6.98万元起;2026款零跑C10更是将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带入15万元价格区间内,实现了尖端技术的平民化;全新MG4将半固态电池车型价格首次拉入10万内。
中国车企不仅不怕展示技术,反而乐于将技术端到台前。奇瑞展台直接展出钢铝混合车身结构,仰望U8在车展现场演示应急浮水功能并邀请用户试乘,沃尔沃则采用透明车壳展示电池与底盘布局。这种开放态度,反映出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技术自信者。
这种高度竞争的氛围,推动中国电动车技术迅速迭代、成本持续下探。我们正在见证一场由技术创新带来的产业变革。
阅兵仪式彰显国威、汇聚民心,而成都车展则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制造业的另一面——它不声张,却扎实无比;它挑战旧秩序,也创造新可能。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正如我们在科幻片中憧憬的那样,汽车将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可折叠、可飞行、可互联的移动终端。到抗战胜利一百周年阅兵之时,也许这些想象已成为现实。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阅兵仪式结束了,成都车展也即将落幕,但中国汽车的进击,从未止步。